应对榴弹炮的核心策略在于情报收集与火力压制。通过侦察兵或无人机提前探明敌方榴弹炮的部署位置、射程范围及周边防御设施,避免盲目冲锋造成无谓损失。远程武器如火箭炮、导弹发射器或轰炸机可在其射程外实施打击,优先摧毁指挥中心或炮塔等高价值目标。地形利用同样关键,山丘、树林或建筑可作为接近时的掩体,夜间或恶劣天气行动能进一步降低敌方侦察效率。

装甲部队与快速机动单位的协同是突破榴弹炮防线的有效手段。坦克或轻型坦克可在榴弹炮装填间隙快速突袭阵地,但需精准把控时机并配合烟雾弹或电子干扰设备扰乱敌方瞄准。步兵单位应借助掩体迂回接近,使用手雷或爆破装置直接摧毁炮位。需注意榴弹炮对集群目标杀伤力强,因此部队推进需分散路线,避免密集阵型成为活靶子。

心理战术与战略欺骗能有效削弱榴弹炮的威胁。制造虚假进攻方向或散布混乱信息可诱使敌方错误分配防御资源,例如通过小规模部队佯攻吸引火力,为主力创造突破口。电子战设备可短暂瘫痪榴弹炮的通讯系统,迫使其陷入被动。此类非对称手段需结合战场动态灵活调整,而非依赖固定套路。

防御阶段需重构阵地布局以化解榴弹炮优势。将装甲部队分散部署于敌军进攻路径两侧,迫使敌方部队集中,为己方榴弹炮创造集中歼敌条件。若遭遇多方向包围,可采用环形防御,榴弹炮置于主城中心位置,装甲部队呈圆形分布拦截。防御塔虽在中后期作用有限,但仍可作为最后防线辅助火力输出。
榴弹炮装填速度较慢,战斗中需合理规划弹药消耗,避免火力真空期被敌方反制。同时明确其被装甲部队克制的特性,避免用其对喀秋莎等车辆单位作战。战后及时修复伤兵和装备,巩固占领区防御工事,防止敌方反扑。
对抗榴弹炮需综合运用侦察、压制、突袭与巩固四步策略,根据战场态势动态调整优先级。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,均需注重单位协同与战术欺骗,通过多层次手段瓦解其威胁。














